我成了开国皇帝的独女 第275节(1 / 2)

思策之推行,不能只看眼前。

“此政于国有利否?于民有利否?”孔鸿捉住重点地追问,且问问他,这是认为推行之后,对大昌,对天下要是否有利?

大概,可能,就是对国库无利罢了。

“利是利。”铁全也不能昧着良心说出一句不好的话,便只能认了。

“比起论此策是否该推行,鸿以为,如何完善此策,以令国得利,民得利更重要。”说得相当的直白,也是相当的务实,倒是符合孔鸿一向行事的准则。

姚圣一脸的认同,“附议。”

顾义道:“我等久居庙堂,亦当了解民之所需,更应该叫百姓因我等而得安居乐业。”

明鉴更是不用说了,立刻道:“若为民者,不为众人之利,我等亦当谋之。”

萧宁从来都不会考虑世族之利,国库之利。

要知道她连自己的私库都能拿出来,为造福天下所用,这世上就没有萧宁所舍不得的利。

剩下的铁全和水货,这两位哪怕各有思量,于民之利,就算想不认也须得认。

“上呈陛下,更将我等各持之见禀于陛下。”孔鸿等人几乎都觉得萧宁这个办法好。

既不耽误国家的建设,又不会激起民愤,更能让百姓得利,吃亏的大概只有萧宁一人,更或许是将来的国库。

如今空空如也,粮没有,钱也没有的国库,连官员的俸禄都是萧宁出的,萧宁出钱出力,他们就算是再怎么想找麻烦,那也不容易的。

萧谌其实早就收到萧宁的私信了,只不过那个时候事情没有出结果,并不能证明此事可推行与否,萧宁得跟秋渠一起推行一番,若是有好结果,再正式上疏。

萧谌和萧宁聊的可不止是眼前,更有以后,国库,这将来总是要他们操心。

现在用萧宁的私库支应着,那将来呢,以后萧宁这私库总是不可能一直存在的吧。

真到了那个时候,萧宁必须要考虑清楚,改了这个制度之后,大昌朝能不能担起这个后果。

关于钱这一点,萧宁就更直接了,节流是王道吗?并不是的。开源才是!

考虑如何省钱的王朝,永远都别想能真正富起来。

不说其他了,就说他们修这渠,开这道,这难道不是赚钱的工程?

萧宁将过路费什么的,一样样的跟萧谌细说起来,还有船运,这些赚起钱来,不比考虑征收百姓那点血汗钱要多得多。

再者,朝廷握住矿铁之兵之重器,盐为关系民生之根本之物,不过是为了不让他人有机可乘,以此控制国家。

至于其他的细节,萧宁连写了好几页的信给萧谌,让萧谌只管放宽了心,就算从此没有徭役,他们用钱请人做事,也不必担忧或许有可能国库拿不出钱。

不说其他,就水泥的可观收入,萧谌难道不看在眼里?

萧宁手里握着的是世上最好的金鸡,只要朝廷不倒,萧宁继续养着,这都将是大批收入。

要知道萧宁私下得的利,除盐利外,还有许多。具体一年的收入多少,瑶娘在京,不妨让瑶娘为他呈上数目,且让他好好地看看,必须把心放宽了。

萧谌前几日得了瑶娘送来账本,结果一看,靠!女儿好有钱啊,他太穷了,实在是太穷。

怪不得萧宁压根不把用钱能解决的问题当回事。

太不值得当回事了。

其中每笔收入出自哪里,写得一清二楚。

萧谌一直以为萧宁养着各种稀奇古怪的人,未必能帮上他们什么忙,如今才意识到,这些人万万是不能小瞧了的,这就是金鸡!

故,三省的人一道前来,将萧宁提出的新政同萧谌一说,萧谌被女儿生财有道打击得都懵圈的人,顶着两个黑眼圈地问:“诸卿之意?”

“臣以为既可利国,又可利民,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孔鸿就是这么直接干脆。

姚圣亦道:“臣附议。”

一个又一个的人各抒己见,水货和铁全这么两个人,在萧宁提出的前提下,四人都同意了,他们两个反对并没有什么用。

“那就给镇国公主回信,且让镇国公主安排。徐州那些将士,审问得如何?”萧谌没有忘记这一回事。

徐州的那些人,竟然敢打萧宁的主意,要萧宁的命,不给他们一个终身难忘的教训,岂不是叫天下人以为,萧宁身后无人?

这个问题是不是应该让刑部或是大理寺来回答?

众人闪过一丝困惑,不想孔鸿出面道:“一应证据臣都收集了。”

引得众人都忘向孔鸿,啊,这一位可以管军中之事?

“那就挑个日子,开庭吧。由你来主审此案。”萧谌于众人吃惊之时,再一次开口,将事情定下。

孔鸿立刻应下道:“唯。”

“陛下。”有人唤着,萧谌低头一看,只见水货道:“陛下,军中大事,既不由文臣插手,左仆射......”

显然似在无声地说,孔鸿可也是文臣,怎么让他管武将的事?

萧谌询问地眼神落在孔鸿的身上,“你这是当久了文臣,人人都只当你是文臣了?”

“无妨。”孔鸿浑不在意,水货一愣,听这意思孔鸿并不是单纯的文臣?

“想当左仆射与我一道在战场上厮杀时,阿宁尚未出生。后来,后来的事,一个武将成了我骠骑将军府的长史,不过是因为后勤无人,这就让你们觉得,他是文臣了?”孔鸿是文臣亦或是武将,再没有人比萧谌更清楚。

水货这回才反应过来,这一位竟然是文武双全之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