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顺接到张羽的命令就带着虎卉军出发了,到了黄河边上。
按照命令,此时他应该想办法渡河,但为了避免暴露,最终高顺选择了到上游渡河。因为孟津渡早就被董卓的凉州军看管了起来,河面上一条船都看不到。
如何过河成了目前的首要任务,一般来说都是采用制作木筏竹筏一类的过河,高顺眼看着寻不到可靠的船只,也只好下令让手下的士兵寻找隐蔽点的地方伐树、伐竹子来制作过河的工具。
树还没有砍上几颗,竹子也还没有找到,好消息就到了。
甘宁给他发了消息,说他们的水军到了司隶地区的水域,询问他们的位置。
这实在是一个好消息,不用伐树自己做木筏了,也不用乘坐看上去安全,实际上危险丛丛的木筏过河了。
说起来,这得怪张羽没有告诉高顺会派水军过来,要不然,谁会自己扎筏子,直接和水军一联系,不就顺顺利利的过河了吗?不过张羽肯定得叫屈,他也没有想到甘宁会这么快就到达洛阳附近,他又不知道这些事情,但同时他也会庆幸早先就告诉了甘宁到达指定地点后要和高顺联系,并归其指挥。
如此,高顺赶紧将所在地点告诉了甘宁,让他赶紧过来帮忙渡河。
由于甘宁的船队实在孟津渡下游,而高顺他们在上游,那就需要经过孟津渡了。
因此为了避免暴露,甘宁选择了在夜间经过孟津渡,尽可能减小暴露的可能性。大概是驻守孟津渡的凉州军太过自信,觉得不说会不会有船只的问题,就算有船只又能运输多少人呢?要知道这河不是海,经不起太大的船,满打满算一艘船装个一两千人就非常了不起了,这点人能干嘛,送菜吗?所以夜间防守十分薄弱,有几个值夜的士卒也开了小差,躲屋里去了。虽说现在天气逐渐转热,但夜晚还是比较冷的,还是屋里的好。
有惊无险的渡过孟津渡,甘宁豪情大发的同时,也觉得凉州军太过傻逼,自大过度了。加快速度向上游行进,顺利和高顺会师。
这次会师具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意味着董卓的秘密行动所得到的果实会被砍掉一部分,还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有了甘宁的水一军,虎卉军顺利的渡过了黄河,无人知晓。
过了黄河,高顺就让甘宁找地方隐蔽起来,等待进一步的行动。他则带着虎卉军进入了渑池的范围。
有道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刚将哨骑分派出去没多久,就有好消息传来:皇陵在被大肆开挖,每一座都成了挖掘的对象,数不尽的财宝被装上马车。
得到这个消息,高顺立马就判断出了董卓即将出逃的意图,经过仔细的分析,得到了一个结果,那就是逃到长安,别无他处。因此当即传讯给了甘宁,让他做好准备,随时有可能离开。
做好这些,高顺直接断掉了信鸽联系,进入了完全隐蔽状态来到渑池和曹阳之间一个被当地百姓称作鸡鸣山的地方埋伏了起来。
鸡鸣山是渑池境内一座名气不大不小的山,并不奇伟雄俊,但他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山脚的路特别好走,就是不怎么宽,最多只能让两辆马车并行。但就因为好走,成了由渑池通往函谷关的必经之路。
而高顺之所以选择这里,不仅是因为这里路不算宽,又还是必经之路,还因为鸡鸣山的另一边有一条已经荒废了的路,经过探查可以直通黄河边上。当真是天意,方便了这次计划。
要是换了别人,屁用的都没有。只能怪董卓运气不好,偏偏遇上了征北军,还不小心让征北军的水军悄悄的进入了渑池境内。
有点流年不利的感觉。
董卓却是不知道这些事情的,在得到从洛阳富户手中得到的钱财,以及皇陵挖掘出的钱财,他的眼睛里边除了钱就只剩下钱了,这个时候女色也只能靠边站。十分兴奋的他当即下令启程。
数十万大军,带着数不尽的财宝,跟在董卓身后启程了,走在最后边的就是洛阳的那上百万的百姓了。当他们这些百姓离开洛阳,一把大火就燃烧了起来。还未走远的百姓纷纷恸哭起来,迎接他们的没有怜悯,只有火辣辣的鞭子,如同驱赶牛羊一般驱赶着他们向前行进。
不提这些百姓如何的悲惨,且说董卓兴高采烈的带着手下以及上百辆马车在前望曹阳而行。这百来辆马车装的是这次得到的宝物中最珍贵的那一批,由不得他不高兴。
到了鸡鸣山,原本三四辆马车并行的局面改变了,只能单独一辆通行,这让董卓很不高兴。要是到处都是这样的道路,要什么时候才能到达长安,才能安全。但路就只有这么宽,虽然能保证两辆马车通行,但不需要在两旁护卫吗?不过那又能这么样,董卓除了骂骂咧咧的骂了几句,骂完心情也不见好,又钻进了马车之中,一会靡靡之音就传了出来,四周的护卫不着痕迹的往前后挪了些距离。
过了好一阵,才停了下来,也不见董卓的身影。
高顺在鸡鸣山上的埋伏地点看着董卓骂人,低头思考了好一阵,才打消了干掉董卓的想法。主要原因是下边的凉州军太多了,一眼望不到头,绵延数十里,起码也要超过二十万。还有几万围在董卓前后的士卒,在盔甲上都有明显的不同,但看着一举一动,就能明白这是精锐的骑兵。
董卓还不知道自己在鬼门关上晃悠了一圈,回马车舒服了一阵,心情大好,直接睡了过去。
这一天看到的除了董卓价值较大,还有那上百辆马车的珍宝,可周围有着超过二十万大军,高顺只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溜走。如此,一天就过去。在后边的那上万运输财宝的马车要等明天才能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