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纷沓而至(1 / 2)

经过近十来年的治理,现在的柴桑及周边的豫章、鄱阳两郡,人口已突破百万人的规模,

得益于区内的彭蠡泽与鄱阳湖灌溉这利,已开垦出来的良田,超过了两万顷,每年的税粮也超过百万石,就算比起最为福庶的冀州和徐州,也是不逞多让的。

而且,刘枫自己本就是从剿贼平叛的战场上发迹起来的,对于辖区内的治安,也从未放松过。那些占山为王,拦水称雄的好汉,要么身死名灭,要么老老实实地成为了扬州军里面的一名小卒,余者也都尽皆远遁他处。

民生的富足、治内的安定,还有康成公的讲学,以及由蔡邕、卢植等大儒坐镇的柴桑学院,无论从民生,还是人文方面来看,在这个战火四起的时代,自然也就成了那么想要躲避战火的士人们的理想之所。

“有士人来投我,自然是好事。”

自己在江南立足这么多年了,到这个时候才有人来投奔到自己的治内来,刘枫也是有些无奈,江南蛮荒之地的印象,在中原士人的心中,还是有着根深蒂固的印象,若不是出于安全的考量,相信他们也不会渡江南下了吧。

“至于土地方面,这个口子不能开。”

土地乃民生之本,虽然现在我们的人口还不多,土地的供应还非常的充裕,现在就算容许他们多购买一些也不会出现什么大的问题。

有句话说得好,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虽然现在是不会有问题,可是以后呢?

照目前的势头发展下去,自己的治下总不可永远都只有这么点人口吧?

身为一域之主,这些都是刘枫无法不去思量的。

“既然我们早已有了规定,那就按规定来吧。

虽然士人的来头对我们现在有利,可也不能打破我们长远的规划。现在是他们来投我们,而不去我们去求他们,这个主次任何时候都得发清楚。

不过,除了在土地上必须我们的规定外,至于商业上面,可以适当的给予他们一些便利。现在,上海港已经建好了,接下来,我会令甘宁往南开辟与交州的航线,将这一条线路上的海盗扫除干净,以后,与域外的海上贸易,将会成为我们的重点发民方向。

只要海上的贸易能够有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利益,就能名把那些士族的目光,从土地上面转移到海上贸易这边,这或许就是解决土地矛盾的上策。”

这也是刘枫一直以来正在做的事情。

在柴桑,每每有新的东西出现,刘枫所想到的,都是以作坊的形式将它推广开,形成规模性的产业。

就像最开始出现的独轮车、翻水车、耕犁等工具,再到现在的纸张的制作,除了一些高端的纸由自己的作坊生产外,一些低端的纸张制造,早已经转移给了一些其他的小作坊生产去了。

毕竟,以自己一家来制作,产能终归有限,不利于产品的推广。若是推广不开,自然对治下的民生也就形成不了影响,这于刘枫的初衷不合。

也正由于商品大量的增加,造就了如今柴桑商业的繁荣,便得官府可以对农民维持一个相对较低的税率。

农民手上的余粮多了,不必再为生计而发愁,对于官府要求的全民皆兵似的预备役兵制,也就能够更好的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