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 北伐军的组建(1 / 2)

程汉斌十几天前便去了广东担任军械局大使,主持自生火铳和生产硝石事宜,临行前他向周士相提出当挥师北进夺取武昌,尔后顺江东下攻打南都之策,此策与周士相欲取郑成功南京之役果实不谋而合。然此策实行起来却面临一个难题,那就是周士相手头没有一支能够在长江横行的水师,而清军却有水师,且不是一支,而是多支。

湖广方面,清军不但有洞庭湖水师,还有武昌水营,长江沿途所经如九江、安庆等地都有清军水营,因此在没有水师协助的情况下,太平军很难从武昌顺流而下。川东方面倒是有水师,但是一日不下武昌,川东水师也没法出来。

沿武昌东下直捣金陵,后世洪杨所领太平军倒是实打实的干成了,现在周士相想要重演洪杨所走的那条路,实施起来也不难,毕竟湖广清兵并非清军主力,大多为绿营团勇这种二三流兵马,且湖广除了武昌、长沙等几座重镇外,其余均被明军占领,清湖广总督张长庚在武昌是苟延残喘,度日如年。所以太平军真要大举进攻武昌,张长庚要么与城同殉,要么就只能弃城而跑,然而周士相眼下却不能对武昌用兵。

无法对武昌用兵的关键原因倒不是受制水师,而是时间上来不及。军情司那边对洞庭湖水师的策反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不能让洞庭湖水师就此反正来归。若无永历弃国、唐王监国事,周士相倒是能率兵联合忠贞营、摇黄十三家等力量围攻武昌,拿下武昌后再迫使清军洞庭湖水师反正,而后联合夔东所属水师顺江东下,现在却没法实施,因为他急着要赶回广东相劝唐王监国。

唐王一日不监国,则大明便一日无主。

永历弃国而逃影响实在恶劣,在没有周士相的历史中,永历弃国断送了抗清军民的最后的希望,导致大量坚持了十多年的明军向清军投降。成批的文官武将或是弃官潜逃家乡、或是剃发蓄辫向清廷投、或是隐于深山以遗民自居,而一些重臣如四川的文安之就此病逝。大学士郭之奇和广东的一些抗清将领绝望之下率部退往安南,结果却被安南人扣押,随后安南人便溺杀了数千广东明军。郭之奇也被安南人送给清廷杀害。

云南方面,晋王李定国未死时,就有大量明将降清,如马宝、马惟兴、冯双礼、祁三升等,巩昌王白文选不久之后也降了清。晋王死后,其子李嗣业等看不到半点复起机会,终是违了晋王“宁死荒徼,无降也”的遗言降清。整个中国大陆只剩闯军余部组成的忠贞营坚持到了康熙三年,最后大部壮烈牺牲。

金厦方面郑成功南京之役失败后也是心灰意冷,转而率部开拓东番,从此郑军孤悬东番一岛,直至二十多年后降清。在那之后,华夏大地终是不见汉冠汉服,沉沦足足两百余年。

汉家有句古话,蛇无头不行,再烂的官府也比没有官府的好。这话用在永历弃国之后,再是恰当不过。若周士相不拥立唐王监国,各明抗清力量因为没有效忠对象,没有主心骨,马上便会崩溃瓦解,太平军打下的大好局面很有可能会就此丧失。

周士相无法接受这种结局,所以他必须要拥唐王监国。哪怕唐王比永历还差,可只要这面旗子在,人心便可挽回。

部下不是没有人劝周士相自立,周士相却断然拒绝。永历弃国不假,可这天下百姓却不可能马上接受一个他姓皇帝出来。在这国难关头,唯有朱姓才能号召天下,也唯有朱姓才能将各方力量联合起来。

自立,周士相没有想过。

新会那个深夜,当他知道了自己今生的遭遇,知道父母妻儿如何死去,他便清楚自己活在这个世上的意义就在于复仇——为他自己复仇,更为辽事以来死于满州之手的亿万汉人复仇。

前世,他没有机会,因为满州成了他的同胞;今世,要么不成功,身死成仁,要么就是你死我活。

复血海深仇,天经地义,哪怕血海滔滔,也无可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