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许多人想象不同,饭圈文化在组织性上并不盲目,反而因为对偶像的爱,形成极大的向心力和行动力。
它的内部有严格的等级和分工,粉丝们各司其职,为偶像做各种工作。唯一与一般公司不同的是,大多数基层粉丝没有工资可拿,还得往里倒贴。社交网络对粉丝有着精准操控,进而形成全面剥削,压榨着粉丝的时间、劳动、钱财乃至身体。
如果一个团体的方向是错误的,那么它组织性和向心力越强,就会在歪路上走得越远,破坏力也越大。
饭圈的体系从不单纯,在日常行动中,饭圈也有相当严密的战术,甚至形成巨大的精神控制。
比如在引导粉丝骂战时,为让自家粉丝更有凝聚力和战斗力,高级别粉丝就会有意采取虐粉,以各种贬低性话语刺激自家粉丝,驱使他们更加疯狂地投入精力与财力。
为实现这一目的,他们不惜对部分自家粉丝进行各种污名化,打榜不努力、捐钱少、应援不积极的粉丝,会遭遇歧视、围攻甚至网暴。
国内的饭圈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借鉴棒子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诞生早期的偶像产业和饭圈文化。三大娱乐公司和三大娱乐颁奖礼相继诞生,电视台也推出各种打榜类节目,渐渐形成偶像体系。这候 bx*wx*.co* 章汜
粉丝们为应援各自偶像,开始以专属的颜色、名字、官方周边来区别阵营,形成饭圈文化。
偶像打造采用的是练习生模式,艺人闷头练习几年后,再以比赛等方式出道,一出道就是成品,俨然一条工业化流水线。
同时也因为这种偶像周期,所以必须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商业变现。每个人要缴纳年费,同时与艺人背后的资本方没有任何关系,也很注重对偶像的隐私保护,在应援方面强调礼节。
但如果将饭圈文化归咎于棒子国,那多少冤枉近邻。因为棒子国虽然经历过饭圈文化的狂热期,直至今天仍然存在许多暗面。但整体来说人家娱乐产业的进步仍然肉眼可见。
早在十年前国内娱乐资本就已发现,那样打磨一个能唱能跳的偶像组合,不但耗时长花费大,而且存在极大市场风险。
即使是相对周期更快、标准化程度更高的棒子国练习生模式,在许多人看来都太过麻烦。反倒是参加选秀综艺和拍电视剧,不但简单还能将艺人的商业价值快速变现。
也正因为这一思路,才让一众才艺平平、既没唱功又没演技,难觅代表作的小鲜肉走上前台,成为资本的选择和流量担当。以前的明星是先有作品再有人气,流量明星恰恰相反,先有流量再谈其他,而流量何来?
靠的是粉丝们的精力与财力支撑!
视频平台兼具专业制作能力和互联网强大资本,也因此拥有更大的话语权。所以平台可以摒弃过往效仿海外娱乐造星产业的做法,摒弃经纪公司主导的传统,独立完成偶像的制造和饭圈文化的推进。
这是一条全新的道路,但显然不是一条正确的路。制大制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