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一沉吟,路强就猜出个大概来,虽还不确定进言的人谁,但大意一定什么天朝上国,就应有天朝的气度,不与潘邦小民争利等等。
“君不见:竖儒蜂起壮士死,神州从此夸仁义。一朝虏夷乱中原,士子逐奔儒民泣...古来仁德专害人,道义从来无一真...世间从来强食弱,纵使有理也枉然...”
这一首路强前世最喜爱的杀人歌,每每听到,他都会热血沸腾,他非常信奉那些歌词。尤其成为手握生杀大权的帝王之后,他更体会了这句话的含义。
什么他妈狗屁仁义道德?什么他妈仁者之风?当年五胡乱华时,怎么没人提这些?现在五胡乱华的惨剧刚刚过去几年?这帮满口仁义道德的家伙就又冒从来了。
有时候路强真恨不得杀了这些竖儒,可他不能也不敢,国家还要用这些人啊!
丢下这份奏折,随手又拿起一本,只看了几眼,路强的眉头就不由皱了起来。
这一份弹劾奏章,弹劾的人竟然三位大将军之一的赵伦文,罪名克扣军饷,借封锁晋、秦边境之机,大肆收受商人贿赂,从而向秦国走私各种违禁品等等,共计七条罪状。
弹劾的人名叫张焕,监察院的监察御史。
按理,监察御史有权弹劾任何人的,不过路强却从中闻到一股不同寻常的味道,因为路强太了解赵伦文的为人了。
赵伦文和檀道济一起,被何无忌推荐给路强的,这几年中跟着路强出生入死,战功赫赫,可以没有他的出色指挥,江陵早被敌人攻破了,更何谈路强会有今天。
作为路强的心腹,赵伦文手握重兵坐镇一方,要一点毛病没有,显然不可能的,但路强却决不相信赵伦文会犯向秦国走私违禁品,这么低级的错误。
那就有人想在朝廷内部制造事端,从而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
之前路强已经传旨赵伦文,在大江上演练渡江作战,以威慑秦国。现在这份针对他的弹劾,会不会秦人搞出来的?
路强沉吟片刻,轻轻敲了一下车壁,很快就听有人在外面轻声道:“请陛下吩咐”
“要代千秋查查这个张焕”
“”
应声之后,马车内又回复了平静。
“姚兴,你就这么迫不及待吗?”
随着天气转冷,徐道覆他们显然已经不适合在活动在海上,所以对高句丽的骚扰,也必将告一段落,而冬天也同样不适合对秦国用兵,不过却不代表不能干别的。
仔细斟酌一番后,路强命人传旨给徐道覆和刘嗣女,要他们带兵返回大陆,待明年天气转暖的时候,再决定否出兵。
另外传旨给坐镇幽州的檀道济,加强与已经占领辽东的时延祖之间的联系,防备高谈德趁天气寒冷偷袭辽东,虽然这种可能性不大,但对那种反复无常的小人,必须时刻提高警惕。
对于那本弹劾赵伦文的奏折,路强则将其留中不发,他要等代千秋的消息,究竟赵伦文有毛病,还这个张焕有问题。
秋高气爽,路强率大军终于返回洛阳。
简单和群臣照个面后,路强就直接返回皇宫,每次带着一身的疲劳回来,在见到孩子们之后,都会立刻变得重新充满精神。
长子路遥虽然只有三周岁,但在陶渊明的教导下,已经初具小大人的模样,但作为太子来,陶渊明教的显然要严格些,也只有在路强这个父亲面前,孩子才能流露出童贞的一面。
有时路强也很不满意陶渊明这种教育方式,但想想孩子将来要接自己位置的,而自己身上杀气太重,天下需要一个仁君的,所以从不干涉陶渊明。
不过路强也想好了,待儿子八岁的时候,就带他去军营,让他感受一下军营中的杀气,还要带他上战场,让他见识一下生死,知道现在平静生活来的如何不易。
路强回来,最高兴的当然还属三个宝贝女儿,就象她们兄长那样,只有在父亲面前才可以随便的疯闹,而不会被母亲责骂。
孩子们在园中玩闹,路强和王神爱、孙瑶等人坐在凉亭中闲聊着孩子们的趣事,可谓其乐融融。
闲聊一会,孙瑶忽然似笑非笑地道:“皇帝陛下,我们那位魏国姐妹,怎么没同你一起回来啊?”
这件事路强还没来得及和王神爱,现在听孙瑶突然提起,不由略显尴尬地看了王神爱一眼,又瞪了偷笑的孙瑶一眼,正准备话,却见赵永弓着身子走了过来。
“陛下,魏国派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