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63 妄论封禅,临淄密谋(1 / 2)

冠冕唐皇 衣冠正伦 2725 字 17小时前

“封禅啊……”

李潼若有所思的喃喃自语一声,然后便合起了这份奏表,继而又望向侍立在御案一侧的乐高询问道:“入春以来,临淄王经历如何?”

乐高如今已经是七品的宫闱令,簇新官袍穿戴在身、很有大人模样,听到圣人问题颇为笼统,也并没有急于作答,行至殿左交代一声,没过多久便有侍员捧着一份漆封的卷宗呈入殿中。

开元以来,朝廷虽然大大遏止了武周时期的告密之风,但李潼也将一些隐秘的手段保留下来,特别是针对一些敏感人物,多多少少安排了一些耳目窥探。

当然,他也不会大搞什么特务政治、刻意制造人人自危的恐怖气氛,破坏当下来之不易的平稳局面,但基本的防奸刺探的手段需要保留着。

李潼接过那卷宗,用案头小刀划破漆封,抽出纸卷来仔细的阅读一番。这里面记载的主要是临淄王李隆基的日常起居与交际活动,但也并没有太多的细节记录,大多数都是临淄王几时出邸、几时归家,又或家中设宴、列席何人等等。

浏览过临淄王最近几月、特别是自己离京以来的日常活动,李潼倒也并没有发现什么出格的地方,包括人际交往方面,也都在安全线以内。

李潼当然不会尽信这卷宗内所记录的表象,毕竟他自己就是从那样一种状态煎熬过来,真要有什么小动作与阴谋,绝不会流露于表供人窥探。

宫中虽然安排有一些耳目,也不可能做到昼夜不间断的盯防,严查所有与临淄王有所牵连的人事。而且李隆基真要搞什么小动作的话,基础条件又比当年的自己优越得多。

毕竟他四叔也是在洛阳当了几年皇帝才玩崩,虽然政治大局中已经少有遗泽留给几个儿子,但却防不住一些满怀忠义的底层人士向这几人暗中靠拢。

须知自己当年处境可是更加的悲催,自家老子早数年前便被狠心的父母废掉、幽禁乃至于逼杀,一家人被囚禁在大内长达数年之久,所有的人事关系荡然无存。但他仅仅凭着北门郭达这一条暗线,就在离宫不久之后发展构建起了一系列的人事网络。

有了自己这样一个榜样在前,再加上李隆基这小子本身就是一个天赋奇高的宫变达人,若说真的会像卷宗中所记录的这样纯良无害,李潼是绝不相信。

不过他也并没有加强监视的想法,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既然这小子卷宗清白,很明显也是知道仍处于自己耳目监视之内,有那贼心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勾结人势,如此一来就算暗中积蓄势力,效率必然也非常的低下。

如今自己才是大唐的皇帝,只要内外军政井然有序的发展,国力自然蒸蒸日上。随着国力的强大,他对整个大唐帝国的控制必然也日渐牢固,许多以往不方便做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将不成问题。

比如青海大战后便顺利的追尊生父李贤为帝,比如日后彻底的解决几个小刺头。

说个更形象的比喻,如今的他就是行驶在畅通铁轨上的大高铁,有什么理由去担心会被荒郊野地里的三蹦子弯道超车?

就像原本历史上将盛世腰斩的安史之乱那种弥天大祸,皇统也终究只在李小三他们父子之间递传。尽管吐蕃破长安之后一度将李守礼儿子扶为皇帝,但也只是乱世中的一桩小插曲。

虽然心里并不将这几个小子视为心腹大患,可李隆基建言封禅的举动还是引起了李潼一番遐想。

讲到古代帝王最为看重的典礼,封禅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第一。秦皇汉武那样的伟大功业,试问谁又不曾幻想?

不说更远的世代,单单他们大唐,从太宗时期开始便几番出现有关封禅的议论,甚至一度都进入了筹备阶段。只可惜诸种阴差阳错之下,太宗皇帝终究没有完成这一帝王最为庄重的典礼。

倒是他爷爷高宗皇帝在先后解决西突厥与高句丽之后,完成了封禅泰山这一壮举,也是大唐最为高光的时刻之一。

不过讲到李潼自己,他其实对封禅真的没怎么感冒。

一则是身为一个来自后世的灵魂,对于古代这些庄重的大礼本就欠缺足够的代入感,虽然说朝中许多的典礼制度他也在执行与配合,但封禅无论是强度还是投入,在他看来都缺乏足够的性价比,所以并不热心。

第二那就是出于一种玄学的忌惮,古代这些封禅的皇帝,似乎都不免陷入一种晚年不祥的困扰中。

古代举行过封禅的帝王,如果包括封禅嵩山的武则天在内,那么共有七位。秦始皇死于东巡途中,庞大帝国三世而亡,第三世还只是一个在位短暂的傀儡。

汉武帝虽然没有这么惨,但晚年也被巫蛊之祸与穷兵黩武搞得焦头烂额,不得不下诏罪己。东汉光武帝本身晚年倒是没什么幺蛾子,可后人们一窝长不大的小皇帝,也让社稷传承显得摇摇欲坠。

高宗皇帝疾病缠身,晚年嗣位动荡,更衍生出武周代唐这样的恶果。至于他奶奶武则天,免不了被玄武门好汉们搞上一通神龙政变。唐玄宗那就更可悲了,一场安史之乱毁了毕生英名,更让整个封建时代都蒙上一层令人扼腕的悲壮阴影。

历数下来,似乎只有宋真宗没有遭到封禅的反噬,如果不考虑子孙绝嗣的情况下。但是这个家伙直接把封禅给玩残了,无论如何老子就要封,没有条件也要硬封,大大拉低了这桩盛礼的格调,自此之后帝王们都羞于、甚至耻于封禅。

只怕就连早已经进行过封禅、作古千年的秦皇汉武若泉下有知北宋这场闹剧,只怕也要羞恼有加:我们中出了一个什么鬼东西!

综合种种,李潼不想封禅也的确不是故作姿态,实在是这桩大礼刺激不到他的痛点。不过历数下来,古代封禅帝王只有七个,单单他们李家就出了三人,想想似乎还有一点小骄傲。

不过这也实在是一种奇怪的兴奋感,经历了三次封禅反噬的折腾,李唐皇朝居然还能延续百数年,也实在是命硬的很。

现在骤然被李小三提及此事,李潼除了颇生联想之外,心中也难免生出一份警惕。

其实他与封禅的距离也并不远,早年在东都洛阳第一次掌握兵权,就是在他奶奶准备封禅嵩山的筹备过程中。

那时他以嵩阳道大总管、肃岳使的身份率军出都,遭到了武氏诸王群妒与敌视,甚至打算将他流放岭南,最终横下心来返回洛阳发动了神都革命,将他奶奶扯下皇位。

正因为有着这样的经历,他心里下意识就觉得封禅是一种蕴含着极大危机的政治活动。

当然如果说李隆基是已经有了借此生乱乃至于政变夺权的想法,那也实在是太高看了这小子,瞧低了自己。

当年他敢于发动神都革命,且不说他奶奶女主当国始终存在极大的政治隐患,明面上有数千肃岳军人马,暗里还有故衣社敢战士们,同时李昭德、狄仁杰等在野在朝的大臣内外配合,才成功发动了政变。

即便是这样,他仍然要推位给他四叔,甘心退出洛阳朝堂,回到关中继续积攒实力。

如今的开元新朝,哪怕在青海大捷之前,李隆基也绝对没有能量策划政变夺权,无论自己在不在京中。这小子绝对不蠢,心里拎得门清。